東源水上草原.JPG

 

 

  娟兒老師從小就愛看故事書,大學時也選讀自己喜歡的文科系,愛讀書的習慣加上豐富的感受性,一直到她擔任教職,都夢想著能建立一個充滿文藝氣息的教室,讓她的孩子們能夠在書香的薰陶下,有一個快樂而充實的童年。隨著任教的年資增加,她發現現在的孩子們不僅不愛讀書,對於課外的歷史常識,根本是匱乏的可憐;高年級的孩子,居然連拿破崙的偉大戰役,與華盛頓的革命都一無所知!她知道:孩子日後的閱讀與寫作能力,與童年時期的閱讀廣度有絕對的相關,應該要如何著手,才能點燃學生閱讀的興趣火焰呢?

  赫爾巴特(Johann Herbart17761841)曾說:「我們要讓學童學習歷史及文學,尤其是歷史最能燃燒學生的思想與感受。」相較於數學生硬的邏輯規則、國語單調的發音與習字,故事教學最能引起學童興趣,說故事伴隨著生動的肢體語言與板書輔助,往往能令孩子留下無限興趣與想像空間,更為往後的自主閱讀開啟了大門。其中歷史故事,題材唾手可得,情節中富含生動的人物圖像與生命意象,偉大主角之嘉言懿行,更能貼近學童心靈,使之引起情感共鳴與舉止效尤。一方面達到鼓勵閱讀之目標,品格教育也隨之落實於無形。每位老師都是優秀的演說家,但是要挑選適宜的歷史故事題材,究竟有何要領?

 

一、   突顯人物言行:如近代美國富蘭克林,既是電學研究先驅者,又是政治家與外交家,其發明與政治理念,影響美國及世界所有人類;20世紀阿根廷的切‧格瓦拉,青年時與伙伴騎乘摩托車遊遍南美大陸,親自觀察社會的不平與貧困,為了追求理想而加入革命,推翻數個政府實施強權統治的國家。

二、   以戰爭為主軸:美國獨立戰爭,殖民地革命軍以無比的勇氣與決心,數年內苦鬥人數與軍備佔有優勢的英軍,終究尋得美國獨立自主;迦太基與羅馬的長期鏖戰,西庇阿將軍率軍渡海到北非本土,迦太基急召漢尼拔班師,一日內兩軍廝殺死亡數萬人,最後迦太基戰敗,羅馬成為地中海世界的新霸主。

三、   科學重大發明:美國在二次大戰中,動員國力研發出三顆原子彈,在新墨西哥沙漠試爆成功,兩顆投擲在日本的大城市,以科學贏得了戰爭;法國巴斯德醫生,以人體實驗發明了狂犬病疫苗,並且親自喝下試管中的肉湯,證明微生物不可能由非生物物質自然生成,必藉由空氣或水進行傳播而存在。

四、   紀念節日應景:台灣光復節,可敘說從甲午戰爭、日治時期、二次大戰到日本投降的故事,更要說明今天之台灣與大陸、日本之不可切斷之文化血統淵源;端午節為古代愛國詩人屈原投江之日,《離騷》雖為千古絕唱,但仍不能挽回國君的重用,眼看國家淪亡,詩人的悲痛與無奈可以想見。

五、   鼓勵心得發表:可以在故事末尾請學生深思,如果你是其中人物,應該如何抉擇?是否這樣做會讓結果完全不同?老師可不限範圍引領學生回答,在故事情境熱潮未退時,放任學生創意思考,達成後設認知(metacognition)之成效,擴展孩童的自由心象空間。

 

    「聽故事」是我們兒時的共同記憶,不管歲月流逝、時空變異,儘管世事流轉,但是小時候師長說故事時的神情、手勢與笑語,零碎的片段回憶,仍會永久駐留我們的心頭。這甜美的瞬刻,也希望讓我們的孩子們共享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anca1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